随着列强入侵中国和洋务买办运动的发展,中国开始了机械工业的初始阶段。在上海、沈阳、天津和长治等地有了一些非常简陋的轴承修造点,完全的手工操作,连最普通的球轴承都不能完整地生产的作坊式轴承修理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大举进犯东三省,为其军需和掠夺东三省资源而修建了瓦房店套圈厂,装配球轴承,钢球和保持架由日本运来,1938年建立的瓦轴就成为中国第一家能装配球轴承的工厂,解放前我国轴承的最高产量是80万套/年。
新中国成立后,在抗美援朝炮火中,于1950年建立了我国第二轴承厂——哈尔滨轴承厂,在“一五期间”又建立了中国第三轴承厂——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厂。至此我国有了三个大型的轴承企业,初步形成了我国轴承工业的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中苏关系恶化,我国先后在内地(西藏除外)又建立了54个大中型主要生产厂,基本上形成了我国轴承工业生产体系。
中国轴承65年来,从生产少数规格的农用轴承,发展到生产工业和军工用的高精尖轴承,从年产80万套到现在的年产28亿套,五十年增加了350倍,占世界轴承年产量的10%,列在日、美、德之外的第四大国。2002年国际市场轴承年销售额为30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30亿美元(约250亿RMB),占10%。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2年以后,我国轴承行业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是非常有利的,行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等世界级的重点工程项目对轴承产品配套需求必然带动轴承市场份额有较快的增长。
我国加入WTO后,使国内外两个市场进一步融合,轴承行业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已经显现,世界十大轴承公司已有九家在中国合资或独资建厂,昆山NSK二、三期工程已起动;TIMKEN与NTN合资在苏州建厂的一期工程已经开始。这九大家本身具有资金、产品、技术、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优势,再通过当地招工、采购本地化的策略,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使国内企业原有的优势都不复存在了。
可以预见,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正负影响的交相作用下,我国轴承行业的发展将显现新的特点,年增幅约8%左右,由于美国反倾销,我国轴承出口量将受到遏制,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将出现旺盛走势,重点工程、主机配套和维修产品的需求重点向产品附加值转化。需求量较大的汽车、摩托车轴承系列,如轮毂轴承,离合器分离轴承,变速箱轴承,发动机轴承,此外,还有空调压缩机轴承,水泵连轴轴承,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的铁路机、客、货车轴承,大型轧机轴承,工程机械轴承,高精度,低噪声,密封轴承,如机床主轴轴承,电机轴承,计算机软硬驱轴承;农业机械轴承、三轮及四轮农用车轴承等。